喜讯 | CLEAP001研究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

4月26日,由CLEAP中国中青年肝癌研究协作组发起的CLEAP001研究正式发表在JCR Q1,免疫领域Q1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立教授为本研究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潘扬勋博士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小东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CLEAP001研究基于CLEAP中国中青年肝癌研究协作组科研平台,于2022年4月启动,是一项探索中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性治疗联合血管性介入对比单纯系统性治疗的真实世界多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原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究内容介绍
研究背景:
系统治疗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标准治疗,而血管性介入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也广泛应用于uHCC患者。本研究比较了使用血管性介入治疗联合系统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uHCC患者生存获益。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 2018年11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在中国 11 个中心接受治疗的289位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为IIb期至IIIb期,接受系统治疗或系统治疗联合血管性介入治疗。在纳入的289名患者中,146名患者接受联合治疗,143名患者接受单纯的系统治疗。使用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方法比较接受系统治疗联合血管性介入治疗和单独接受系统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OS)。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和倾向性评分加权(IPTW)调整两组基线临床特征的失衡。根据入组uHCC患者的不同肿瘤特征进行亚组分析。

结论:
在中国uHCC患者中,与单独进行系统治疗相比,TKI+PD-1抗体联合血管性介入治疗的OS更好,特别是在肝内肿瘤负荷高且无肝外转移的患者中。

汇集中国肝癌权威诊疗团队
激发临床创新思维
打造肝癌研究核心交流圈
共创高标准的多中心原创研究
CLEAP!共同实现科研梦想!
勇攀科研高峰,LET'S CLEAP!

徐 立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孙惠川 教授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肝脏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秘书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2019、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
撰写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文案来源:CLEAP
转载文章请标明原创:CLEAP
原创文章投稿请联系:cleapproject@163.com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